明白自己为何要和左丞相吵到天翻地覆——大部分的争吵都不是为了利益,只是为了吵架而吵架。
匈奴和亲的事该怎么处理?往东还是往西,他和左丞相俩都捞不到什么好处啊……
“右丞相,匈奴和亲之事,我们大可以如左丞相所说的,做做文章。”拓跋弘只好口干舌燥地劝他:“前线虽然捷报连连,然而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几日前陈秀在琳琅城大败匈奴,秦军却也战死两万。若有什么办法能降低我们的代价,何乐而不为呢?”
右丞相噎得说不出话了。
假意答允匈奴王,对国书上的条件展开长期谈判……如此匈奴那边看到了希望,对战场自然会放松一些。甚至到时候可以真的将帝女迎进秦国,使得匈奴王满意,最后关头再杀帝女、攻城池,打个措手不及。
别怕匈奴人不相信——秦国的好几任君主都做过类似的事儿,不是和匈奴耍算盘,是真的讲和了。中原人骨子里的安逸与匈奴人的勇猛野心完全不同,秦皇为了避免战事,年年倒贴贡物给匈奴,割地赔款,窝囊事做尽。
就算国力比匈奴强盛,打得赢又怎样?匈奴人为了战争能往死里拼命,秦国人觉着打仗太吃亏,就算赢了也划不来。
其实一年前拓跋弘下旨开战时,还有不少人提议年年上贡给匈奴,安抚他们。
皇帝已经做了决定,右丞相虽然还没过够嘴瘾,最终也只好服软。
“那么拖延多久才好呢?”杨奇不理会两人争吵,抓了个关键问题问左丞相和皇帝。
“数月足矣。”左丞相道:“而且此事还须观望,咱们先拖着,等待前线上官大将军的消息。若是匈奴真的撤军,咱们再作打算。”
“那就这么定了!”拓跋弘长袖一挥,散朝。
继后的大事就这么商议好了。
消息传到后宫——自然,每日早朝中前来面圣的官员都是高官重臣,他们与皇帝商议的要紧事情,是绝不能泄露出去的。后宫嫔妃们得到的旨意就变成了,皇帝爱重昭睿皇后,伤心过度,暂时不愿提继后人选。
后宫众人大惊失色。
合欢殿里的静妃抖着手将一碗红豆饭摔在了桌上,喃喃道:“伤心过度……”
个屁呀!
她捂着胸口站起来喘气。今日朝堂上是有不少臣子推举她为继后的,然而皇帝最终却不准备立后……
拓跋弘对萧月宜情深意重,萧月宜死后他伤心到不愿意立后的地步……这话骗得了百姓还能骗过静妃?
齐御史已经传了消息过来,说是因为匈奴王的和亲请求……他不敢透露全部,说得不明不白地,静妃也没怎么听懂。此时的静妃满腹怨愤委屈,也不知该往何处发泄。她不敢摔打瓷器叫人抓把柄,只好扯坏了两匹蜀锦,恨恨与心腹的姑姑道:“我的命怎么这样苦!好不容易熬死了萧氏,匈奴那边还出个什么和亲的王女?”
姑姑道:“娘娘您伤心做什么啊,皇上只是说拖延立后,并不是不立后!”思忖着又道:“娘娘,这事儿就是个意外,家国大事横亘在前头,咱们也没有法子。但越是这样的时候,您越要比从前更加地安分、贤良,再熬过了几个月,皇上最终也得立后啊。”
“可是这样的事情,拖一天我心里都不安生!”静妃抹着眼泪道:“刘姑姑,原本宫内宫外都是我的呼声最高,但皇上若要拖个几十天……旁的人利用这些时间来好生的筹谋,届时再争后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你别忘了,我们韦家只剩一个空架子,那些人有备而来,结果如何还未可知……还有那个慧昭媛!她最阴险狠毒,她即便自己争不了那个位子也要将我一块儿拖下水!她若趁机动些手脚……”
旁侧宫女都低头不语了。
静妃又冤又气,饭都吃不下,撩开了一头滚在软榻上哭。她为了这一天已经等待了十年,其中还有五年半死不活的日子,到了临头却出这样的岔子……
她觉得很恐惧。用一生的代价去追求的东西,怎么都抓不住。
宫里头不光合欢殿里不安生,旁的宫里也不平。几日前还热络地往合欢殿来的嫔妃,接了皇上的旨意就有点傻眼。她们可不如静妃消息灵通知道皇上是为了什么拖延,这样大的事情,更给了后宫嫔妃无尽的好奇揣测。嫔妃们摸不清皇帝的心思,越发地不安恐惧,很多人都开始观望起来,不敢再去结交静妃。
太后照常礼佛,对此事不置一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