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百姓们能够听得懂的方言,将蔡道画的这些连环画当中所要想表达出的意思,原原本本告诉这三处地方的百姓。
第三幅画
也同前面一样,不过,说明的文字却是写的熙宁三年,诸路旱。六月,京畿之内旱。八月,卫州旱。
而郑侠还在光州安安稳稳地当着他那个司法参军。
那个时候,他还是没有上流民图。
第四幅图,
说明文字写的是熙宁五年五月,大名府自春至夏不雨。
这个时候的郑侠,已经光州司法参军任上,当满了三年的任期。可是,由于他和王安石在变法上面的政见不同,所以,这一次,王安石就没有在举荐他升官,而是将他贬到了汴梁城安上门的监门小吏。
那个时候,两个人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而且,王安石还将郑侠这个从八品的实权官,直接贬成了一个小吏,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可谓是羞辱以极了。
可是,即便二人已生嫌隙,郑侠还是没有上流民图。
而熙宁七年发生的那次震动整个大宋的旱灾就是第一幅图所描述的场景。
第五幅图,
说明文字写了从熙宁八年一直到元丰五年,整个大宋朝的疆域之内,从南到北一共发生了七次大大小小的旱灾。
第六幅画,
图中的画终于有了变化,这次画里描述不光是旱灾,还有蝗灾。
则恰恰是郑侠重新返京的那一年,也就是元丰六年,除了京畿之外,整个中原地区田地里面的粮食全都获得了丰收。
元丰六年秋收的时候,这个郑侠奉诏回到了汴梁城,所在的京畿先是发生了旱灾,接着就是蝗灾。双重打击之下,以至于除了蔡道在艮岳那块地种植的上千亩水稻、大豆和高粱美玉偶减产之外,京畿路其他地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有些水源本身就不足的地方发生了绝产的事件。
艮岳那片地之所以能够躲过这次双重的威胁,
第一、自然是宋神宗非常地重视。
发生干旱的时候,蔡道却不再汴梁城,所以,宋神宗在情急之下让狄咏派手下的禁军帮助那些佃农给地里面灌溉。
第二、是因为蔡道种植的这些粮食、经过了选种、浇了粪肥,自然比一般的粮食成熟的要早上半个月,所以,再加上收获的时候,又有禁军帮忙,收获完以后,恰好躲过了之后的蝗灾。
那个时候,京畿之内的百姓和朝廷之内的文武官员,也都并未将这次同时发生蝗灾和旱灾联系在郑侠的身上。
可是,那个时候的郑侠,回京之后,便忙着去拜望那些在汴梁城中的保守派大佬们,哪里还顾得上给宋神宗上什么流民图呀!
而且,京畿之内发生的旱灾和蝗灾,自有那些属县的县令放粮救助,也不会有什么流民出现。
第七幅画,
河北诸路本无灾害,却因为辽国南京,也就是幽州地区屡遭蝗灾,所以,辽国的蝗灾又再一次蔓延到了河北诸路的境内。
而郑侠恰恰就是那个被宋神宗派去救灾的救火官员,可这厮把这个差事办得差极了。
郑侠自己倒是表现得洁身自好,没有从这次的差事当中贪污一文钱。可是,他这个主管救灾的主官,不但眼睁睁地看着当地的官员和豪族勾结在一起,私吞了大部分宋神宗从汴梁城里调拨给河北诸路的救灾粮食,还间接导致了元丰八年河北诸路保甲叛乱事件。
而这个时间其实就是直接导致宋神宗驾崩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八幅画,
画得就是这次河东路大雪灾事件。
这幅画是由四幅小画组成的,
1、几个小人乘着毛驴没落的离开了汴梁城,
、宰相府门前,两个都穿着官府的人面对面站着,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家将一枚官印递到了面前一位中年人的手中。
老人的头上写着介休二字,而那个中年人头上只写了一个字——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