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攻击癌细胞,他还首次研发出了用于免疫肿瘤疗法的CTLA-4抗体。
本庶佑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他首次发现PD-1是激活T淋巴细胞的诱导基因,其后续研究揭示了PD-1是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因子。
简单说就是,他们分别发现了CTLA-4和PD-1。
这两个字母差别很大的名词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凑在一起颁奖?
——因为它们都是免疫检查点。
将这个名词拆分出“免疫”“检查点”两个词来看,会更好理解。“免疫”说明存在于免疫反应系统中,“检查点”可以理解为交警设立的“检查点”,体内细胞会被免疫系统巡查,对上了“暗号”就认为是“自家人”,放行;对不上“暗号”,就识别为“坏蛋”,才会启动机体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对癌细胞发起“围攻”,消灭它们。
可以理解为,PD-1或CTLA-4只是机体进化出来防止淋巴细胞对机体内好细胞“自残”的。
因此,很多免疫学专家将免疫的本质认定为是“自我”和“非我”的识别问题。
识别的“探头”之一就是这些位于细胞膜上的免疫检查点。
此次诺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经过序列分析,在T细胞表面找到一种叫做CTLA-4的蛋白,而本庶佑正是在浩瀚的基因组中发现了在寻找启动程序性死亡的基因的过程中,误打误撞发现PD-1基因在小鼠体内,起到了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
在千万年的进化中,T细胞和癌细胞“智斗”频繁。癌细胞比人类更早意识到“检查点”的存在,进化出了“暗号”让自己不被识别。
癌细胞上的暗号被称为“配体”。例如,其中PD-1的配体是PDL-1,T细胞上的PD-1要来检查癌细胞,癌细胞把PDL-1的小手伸出来,连连说“友军友军”,T细胞一验证,就对它们睁一眼闭一眼了。
两位大拿肯来参加李骁的研讨会,也是因为李骁走的也是基因疗法的路子,而且是在皮肤白化病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
两人虽然从未见过李骁,却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收到研讨会的邀请函后,就二话不说地即刻赶来,而在会上只是专注地聆听,并未提问,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俩就是今年诺奖的获得者,低调得可以。
就在李骁散会后,刚刚走出闷热的会场,想要透透气时,两人一起走了上来,微笑着冲李骁打招呼:“李先生你好,方才你的演讲实在太精彩了,不知你能否赏光,于我二人好好聊聊?”
“两位是?”李骁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俩。
只见两人都是年约六十多岁,一位是欧美人士,嘴唇上留着花白的胡须,头顶已经光秃秃的,一身的学者气息;另一位则是亚洲人士,身材瘦瘦的,满头银发,双目充满着睿智。
李骁一看,顿时对两人产生了莫名的敬意,从两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都是不凡,一看就是两位颇有身份的大人物。
“你好李先生,我是詹姆斯·艾利森。”那位欧美学者伸出手来。
“你好李先生,我是本庶佑。”那位亚洲学者也伸出手来。
李骁愣了一下,马上就反应过来这两位都是今年诺贝奖的获得者啊!
顿时激动地伸出手来于他二人分别相握,口中连声道:“失敬失敬,没想到是您二位啊!”
两人分别于李骁握手,互相对视一眼,笑着对李骁道:“李先生,冒昧打扰你了,有关你的研究成果,我俩有一些话想对你说,不知你方不方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