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再大,志向再高,家是永远都不能忘记的。
在江城买了些时蔬瓜果,打了辆出租车,陆铮回到了久违的老家。老家白陆庄离市区比较近,交通方便,经济较为不错。
老爸陆国运年轻时候是纺织厂的技术工,住在纺织厂大杂院,后来辞职创业,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把七十年代的陆家老宅推倒重建,东西四间带两套配房的红砖大瓦房,让乡亲们好一阵艳羡,涨了不少的脸。
可是后来生意一落千丈,银行还欠了一屁股债。老爸老妈为了偿还银行贷款,除了过年回老家拜年,基本定居在了鱼塘。
陆铮小的时候住大杂院,初中高中住校,大学更是一年回不了两趟家,就算回家也是住在鱼塘,本应是老家的陆家老宅,反而十分的陌生。
七八年过去,陆铮这一房的年轻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纷纷开始崭露头角,村里的小洋楼陆续建了起来,盖不起小洋楼的,也都陆续起了高门大宅的新平房。
当初人人艳羡的红砖瓦房,明显已经跟不上潮流,夹在一桩桩洋楼新房中间,看起来很有些寒酸。
∨, 衣锦还乡,光耀门楣,是乡亲评价一个人成就的最根本的标准。
就连陆铮也不能免俗,他心里早就盘算着,该如何把挣到大钱的事情,通过一个合理正当的理由告诉爸妈。
自家儿子回来,老两口当然非常的开心,张罗了一大桌子的好菜,一家三口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白天吃完饭,陆铮就拿起工具,把家里边边角角的地方好生打扫了一遍,打算在家里住上两天。多陪陪父母,顺便把早就安排好的鱼塘改建计划跟老爸商量一下。
吃完晚饭,陆铮还没来得及把安静设计好的图纸拿出来,前院的二叔陆国盛一家听说陆铮回来了,赶来串门。
除了二叔二婶以外,还有陆海的老婆,也就是陆铮的嫂子吴婉,挺着个大肚子,怀孕已经九个多月。
陆海这两年混的不错,在江城市区有一套房子。嫂子怀孕之后。上下楼不太方便,再加上老家也翻盖了洋楼,条件不错,又清静,又有婆婆照顾,所以就搬回家住。
老爸老妈二叔二婶嫂子齐上阵,颇有三堂会审的感觉。
“铮子,最近咋样啊?”陆国盛坐在沙发上笑眯眯的问着,其实他跟陆铮老爸一样。一直都不看好陆铮回家摆弄鱼塘,而且听海子说,上次跟汪群华的事情也闹的很僵,他还好是担心了一阵子。
陆铮礼貌的微笑道:“还行吧。”
“这小龙虾长的挺快得吧?听说你投了二十万的虾苗。这要逗长成了,一斤能挣多少?”
现在塘里的小龙虾个头已经远超市面,不过陆铮养小龙虾就是为了培养虾兵,没打算出售。对于市场价确实没怎么在意过,只得敷衍道:“现在行情变的快,说不准。”
陆国盛点了根烟。长长的吸了一口,才缓缓道:“铮子,叔说句不中听的话,你年纪轻有想法,这事儿很好,可是咱们做人得实际一点儿,你瞅瞅你爸妈,劳碌了一辈子,就你这么一个儿子。咱老陆家,我这一辈儿就跟你爸两兄弟,到了你这一辈儿,就你跟海子,海子现在成家了,也快当爹了。咱们家,现在就属你的事儿大。”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咱们老陆家人丁不多,所以就更得抱团。”陆国盛点点桌子,摇头叹道:“说句不该说的,铮子,现在这世道,讲究现实。这处宅子,当时你爸顾不上,把钱一扔,是我管着建起来的。现在啊,得有八年多了。你现在岁数不小了,得张罗着结婚吧,结婚得要房子吧?这房子,是肯定不行的,得新房,起码得盖二层楼。”
陆铮不置可否的一笑道:“二叔,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你有数就行,别倒时候让乡亲们看了笑话,你爸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