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
媒体记者很难采访到李家明,但他的学生能去问,可这让李家明如何回答?当初他提出竞而不争,那是针对公司内部过度竞争而说的。商场之上,有合作共赢,也有为胜利无所不用其极。
站在讲台上思考良久,面对着数十名博士生的李家明斟酌道:“先生们、女士们,任何一句话都有其语境,脱离了这一语境便会意义完全相反。
我当时说这话时,HH公司已经占据了数字音乐播放器的50%以上市场,将Sony他们远远甩在身后。可以这么说,在这一领域能击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教授,您的意思是,只有占据了绝对优势,才谈得上竞而不争?”
这也不对,现在的李家明已经不是当初的硕士生了,经过了七八年的学习、沉淀,早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我亦云或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No,也不能这么说。以下的话,可能会自我矛盾,我也不知表达得对不对。
过去的数千年历史,其实都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历史,大家都在抢夺对资源的控制权,但未来呢?时代发展了,对资源的控制应该让位于协作。
打个比方,iPhone的芯片来自Intel,屏幕来自夏普代工,其他核心部件来自数十家公司,汉华不过是研发、设计、整合这些资源,然后由代工企业生产出成品。如果我们对这些资源进行控制,会发生什么呢?
当我们放弃了控制,而是选择与人协作,最后又如何?”
文不对题,乍一听很文不对题,但讲台下的研究生们若有所思。自从全球化以来,参与协作的各国都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各国的经济蓬勃发展。这里面有竞争,有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但更多的是协作。换句话说,推动经济发展的是协作与分享,而不是对技术、资源的控制。
“我这么解释,不知大家是否能更好理解”,李家明顿了一顿,重新组织了一番语言。
“东方的文化、智慧,是基于儒释道精神,那有谁看过儒家的《论语》任何一个篇章、《道德经》的任何一个篇章?有谁看过佛经里任何一段经?”
台下无人举手,在他们看来那些东西毫无逻辑可言,全是一些道德之谈。
“Ok,我看过你们的《圣经》,而且还仔细研究过。西方和东方之间的差异在于,你们讲究黑白分明非此即彼,而东方的文化讲究融合而不是对抗。儒家讲如何适应社会,道家如何适应自然,佛教则讲怎么形成身心合一。
回到我们刚才的话题,你们信奉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东方文化则是融合。竞争必须分出一个胜负,胜者踩着败者的尸骨,但不一定彼此都进步了。比如一战打得那么惨烈,不过增添了仇恨,为二战铺垫。
竞赛则不同,会分出一个胜负,但彼此都进步了。全球化到今天,是不是参与这一进程的国家都在竞赛,却又都获得了极大的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