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从前所学过的知识逐渐清晰起来。原本只是一团浆糊,现在井井有序,有条有理。
以前他学东西总是好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学到的内容零零散散,毫无思绪。仿佛几十本书被撕成碎片,地上满是纸屑,根本看不出本来的面目。
现在,那堆纸屑居然被整理起来了。重新化作一本本完整的书籍,按照内容分类,放置在一具管理有序的书架上。想要查看哪部分的知识,只需翻检书架,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在废纸堆里找半天而且不一定能找到。
这些固有的知识不仅仅只是呆在原处,还从中形成了新的想法,有了新的见解。
比如停留在他记忆中的某个人,照往常只会对那个人形成“他好帅!”“他好丑!”“他好穷!”之类简单乏味的印象,如今变为极其立体的观察层次。他的记忆一次次分解重组,开始对那个人从精神面貌、衣着打扮、举止谈吐、人际关系、家庭情况、过往际遇等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而得出全新的印象。
他几乎看一眼陌生人就能猜到对方从事何种职业,身居哪个职位,结婚与否,感情生活是不是正在遭受挫折。
感觉真太奇妙了!
宋保军在脑海与两个人格交流,是脑电波直接接触,思想速度极快。看起来似乎过了挺长时间,其实他们之间的沟通不过几秒钟而已。
看见严从龙吸了一口烟,宋保军回到现实,缓缓答道:“看起来几乎都是才子同贪官不合,缺乏伯乐的赏识因而导致怀才不遇。实则还是社会价值体系与阶级利益的原因。我国古代社会重文轻理,发端于春秋末期,至东西汉遂成主流,形成独特的儒家价值观。此后儒家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维系社会稳定的工具,与帝王相互依存,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自于统治阶级的给予。儒家很快明白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历次修改儒家的学说,就是为了要适应统治阶级的要求。”
严从龙来了兴趣,探身道:“继续说。”
“当才子们的观念不能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相适应时,他们将会遭到淘汰,就此成为怀才不遇。当然具体到个人身上不会这么简单。官僚体系再庞大也不可能完全轮到每个人头上,有的退舍一旁,有的不屑一顾,有的品头论足,有的在权力斗争中失势,有的才情不足。政治的复杂性令大量儒生难以适应,难于在政治活动施展才干,实现政治抱负,甚至还会招致不虞之灾。于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怀利器,无缘颖出的苦闷情绪油然而生。”
严从龙轻轻拍了拍大腿:“说得不错。你现在几年级了?将来有没有兴趣考研究生?”
其实宋保军的话还是笼统了些。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原因是个大命题,若是详细论述,写十篇万字的论文都不止。现下对着严从龙,自然只能选最简练的语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